2008年7月13日,在社會各界的期盼中,以保護、開發、弘揚新疆古生態文化為主題的新疆古生態園前期工程終于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迎來了開園剪彩慶典.自治區副主席靳諾,烏魯木齊市委常委馬傲·賽依提哈木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華,副市長李宏斌等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領導以及自治區旅游局、教育廳、建設廳,衛生廳等領導出席了開園儀式。
在隆重而熱烈的開園儀式上,自治區領導靳諾,新疆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李斌、野馬公司董事長陳志峰共同為新疆古生態園開園剪彩。
新疆古生態園由新疆野馬經貿有限公司和新疆醫科大學聯手打造,前期工程總投資2000萬元,位于烏魯木齊市鯉魚山公園中段,占地153畝。園內生態物種總價值約1億元。于2007年春季開始投資興建,景區的總體規劃是打造五A級古生態文化園區,使之成為一個古生態與民俗文化相融合的景區。投資建設古生態園的主導思想,就是要異地保護新疆不可再生的古生物物種資源,開發、弘揚新疆古生態文化。生態園的建設規劃定位,是將新疆 “三山兩盆”地質地貌中特有的古生物物種集中起來、保護起來、宣傳出去,通過園林藝術手法,最大限度的去臨摹大自然、回放大自然的原始面貌。

目前,新疆古生態園前期工程的建設已初具規模。園內現已擁有150余根、近1500噸硅化木,350根胡楊枯枝,形成了壯觀的硅化木林、胡楊枯木林。園內還有來自阿勒泰草原的黑鐵隕石、河卵石,風礪石及風嶙石、雅丹石、戈壁玉等奇石。禿鷲、獵隼、野羊、馬鹿、矮種馬等各種野生動物和北山羊、雪豹、棕熊、盤羊、草原狼等動物的標本也成為園內的一大特色,這些古生物物種有的是國內罕見乃至世界罕見的,加上幾處炊煙裊裊的哈薩克氈房,每一處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疆獨特的極具西域少數民族特色的旅游資源。
過去,來新疆的游客要想去參觀考察新疆南北疆的風貌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且路途艱難遙遠,而新疆古生態園的前期工程的建成,使來此觀光的游客只需花半日或數小時,便可集中體會到獨具特色的新疆南北疆風情,感受到遠古的歷史積淀與現代文化結合的濃厚氣息,進一步的了解新疆,認識新疆,充分的體驗新疆的神秘之美、神奇之美、神圣之美。
野馬古生態園開發背景:
古生態園的投資建設方--新疆野馬經貿有限公司是2003年落戶烏魯木齊市高新區的外貿企業,前身是1993年成立于阿勒泰的野馬實業公司。公司近幾年借助新疆地緣優勢,在國際貿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年平均出口貿易額4億多美元。
在阿勒泰、酷愛攝影藝術的野馬公司董事長陳志峰對新疆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厚感情。公司近年來在回報社會、投入公益事業以及出資保護新疆野生動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公司資助的100名各民族的貧困學生在健康成長,公司認養野放的60匹普氏野馬種群不斷擴大。公司還出資500萬元成立了新疆野馬攝影藝術研究會,做為會長的陳志峰在長期的攝影采風過程中注意到,由于人為的濫采亂挖,埋藏在新疆阿勒泰、奇臺、吉木薩爾等地、經歷了上億年的風雨歲月才形成的硅化木遭到嚴重破壞,為此,陳志峰產生了保護硅化木這一自然遺產,用實際行動回報國家、為社會做實事的想法。與新疆醫科大學簽訂153畝園林49年的使用協議后,野馬公司便向自治區有關部門申請了“異地保護”政策,在盡量保持完整的情況下,開始將散布在新疆各地的硅化木遷移至生態園,避免了大量社會閑散人員對硅化木的濫采亂挖,使國家的自然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目前,生態園已有硅化木160余根,其中最長的一根達43米,是至今為止國內最長的硅化木。
古生態園內另一大景觀是新疆特有的樹種---沙漠胡楊枯枝。胡楊枯枝在南疆多被當地居民當做柴禾使用。2006年開始,野馬公司經過有關部門批準,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將350根胡楊枯木運至生態園內加以保護,逐漸在園內形成了胡楊林。
08年6月,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剛在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野馬古生態園后,隨即做出了要求野馬公司加快生態園開發建設,早日向社會開放、提升新疆旅游開發內涵、促進新疆旅游業發展的指示。經過野馬公司員工夜以繼日的連續奮戰,野馬古生態園終于宣布開園,并正式命名為新疆古生態園。